《盐铁论》西域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9-11 10:39:57 17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往者,匈奴据河、山之险,擅田牧之利,民富兵强,行入为寇,则句注之内惊动,而上郡以南咸城。文帝时,虏入萧关,烽火通甘泉,群臣惧不知所出,乃请屯京师以备胡。胡西役大宛、康居之属,南与群羌通。先帝推让斥夺广饶之地,建张掖以西,隔绝羌、胡,瓜分其援。是以西域之国,皆内拒匈奴,断其右臂,曳剑而走,故募人田畜以广用,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未睹其计之所过。夫以弱越而遂意强吴,才地计众非钧也,主思臣谋,其往必矣。”
【译文】
大夫说:“过去,匈奴占据黄河和山脉的险要地势,独享农田和牧场的利益,人民富裕,军队强大,他们入侵为寇时,句注山以内地区都惊动不安,而上郡以南都筑城防守。汉文帝时期,匈奴入侵萧关,烽火警报传到甘泉宫,群臣害怕不知如何应对,于是请求在京师屯兵以防备胡人。胡人向西役使大宛、康居等国,向南与羌人各部相通。先帝(汉武帝)推让并夺取广阔富饶的土地,建立张掖以西的地区,隔绝羌人和胡人,分割他们的支援。因此西域各国,都内部抗拒匈奴,切断匈奴的右臂(比喻削弱其支援),匈奴拖剑逃跑,所以招募人民耕种畜牧以扩大资源,长城以南,靠近边塞的郡县,马牛放养,积蓄遍布田野,没有看到这个计策的过失。以弱小的越国而遂意强大的吴国,才能、土地、计谋、民众都不均等,但君主思考,臣子谋划,其行动必然成功。”
【注释】
河、山之险:黄河和山脉的险要地势。
擅田牧之利:独享农田和牧场的利益。
民富兵强:人民富裕,军队强大。
行入为寇:入侵为寇。
句注:山名,在今山西一带。
上郡:郡名,在今陕西北部。
咸城:都筑城防守。
虏:指匈奴。
萧关:关隘名,在今宁夏。
烽火:古代报警的烟火信号。
甘泉:甘泉宫,汉代宫名。
屯京师:在京师屯兵。
西役:向西役使。
大宛、康居:西域国名。
群羌:羌人各部。
推让斥夺:推让并夺取。
广饶之地:广阔富饶的土地。
建张掖以西:建立张掖以西的地区。
隔绝羌、胡:隔绝羌人和胡人。
瓜分其援:分割他们的支援。
西域之国:西域各国。
内拒:内部抗拒。
断其右臂:切断右臂,比喻削弱支援。
曳剑而走:拖剑逃跑,形容败逃。
募人田畜:招募人民耕种畜牧。
广用:扩大资源或用途。
滨塞之郡:靠近边塞的郡县。
蓄积布野:积蓄遍布田野。
未睹其计之所过:没有看到计策的过失。
弱越、强吴:弱小的越国和强大的吴国。
才地计众:才能、土地、计谋、民众。
非钧:不均等。
主思臣谋:君主思考,臣子谋划。
其往必矣:其行动必然成功。
【原文】
文学曰:“吴、越迫于江、海,三川循环之,处于五湖之间,地相迫,壤相次,其势易以相禽也。金鼓未闻,旌旗未舒,行军未定,兵以接矣。师无辎重之费,士无乏绝之劳,此所谓食于厨仓而战于门郊者也。今匈奴牧于无穷之泽,东西南北,不可穷极,虽轻车利马,不能得也,况负重嬴兵以求之乎?其势不相及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皓皓乎若无网罗而渔江、海,虽及之,三军罢弊,适遗之饵也。故明王知其无所利,以为役不可数行,而权不可久张也,故诏公卿大夫、贤良、文学,所以复枉兴微之路。公卿宜思百姓之急,匈奴之害,缘圣主之心,定安平之业。今乃留心于末计,摧本议,不顺上意,未为尽于忠也。”
【译文】
文学说:“吴国和越国迫近长江和海洋,三条河流循环环绕,处于五湖之间,土地相近,土壤相接,其形势容易相互擒获。金鼓还没有听到,旌旗还没有展开,行军还没有稳定,军队就已经接战了。军队没有辎重的费用,士兵没有匮乏的劳累,这就是所谓的在厨房仓库吃饭而在城门郊外作战。现在匈奴放牧在无尽的沼泽,东西南北,不可穷尽,即使轻车快马,也不能找到他们,何况背着负重、带着疲兵去寻求他们呢?其形势不相及。茫茫然像走在深远的水泽不知道停止的地方,皓皓然像没有网罗而在江海捕鱼,即使找到他们,三军疲弊,正好成为他们的饵食。所以明智的君王知道没有利益,认为役使不可多次进行,而权谋不可长久张弛,所以诏令公卿大夫、贤良、文学,以此来恢复弯曲兴起微小的道路。公卿应该思考百姓的急务,匈奴的危害,遵循圣主的心意,安定平安的事业。现在却留心于末节计策,摧毁根本议论,不顾从上的心意,没有尽到忠诚。”
【注释】
吴、越:春秋时期国名。
迫于江、海:迫近长江和海洋。
三川:三条河流,泛指多条河流。
五湖:泛指湖泊地区。
地相迫:土地相近。
壤相次:土壤相接。
相禽:相互擒获。
金鼓:古代军中乐器,用于指挥进退。
旌旗:旗帜。
行军未定:行军还没有稳定。
兵以接矣:军队就已经接战。
辎重:军用物资。
乏绝:匮乏断绝。
食于厨仓:在厨房仓库吃饭。
战于门郊:在城门郊外作战。
无穷之泽:无尽的沼泽。
不可穷极:不可穷尽。
轻车利马:轻车快马。
负重嬴兵:背着负重、带着疲兵。
不相及:不相及。
茫茫乎:茫茫然,形容广阔无边。
九皋:深远的水泽。
皓皓乎:皓皓然,形容广大洁白。
无网罗:没有网罗。
渔江、海:在江海捕鱼。
三军罢弊:三军疲弊。
适遗之饵:正好成为饵食。
明王:明智的君王。
无所利:没有利益。
役不可数行:役使不可多次进行。
权不可久张:权谋不可长久张弛。
复枉兴微:恢复弯曲兴起微小,比喻纠正偏差、振兴微末。
百姓之急:百姓的急务。
匈奴之害:匈奴的危害。
缘圣主之心:遵循圣主的心意。
定安平之业:安定平安的事业。
末计:末节计策。
摧本议:摧毁根本议论。
不顺上意:不顾从上的心意。
【原文】
大夫曰:“初,贰师不克宛而还也,议者欲使人主不遂忿,则西域皆瓦解而附于胡,胡得众国而益强。先帝绝奇听,行武威,还袭宛,宛举国以降,效其器物,致其宝马。乌孙之属骇胆,请为臣妾。匈奴失魄,奔走遁逃,虽未尽服,远处寒苦硗埆之地,壮者死于祁连、天山,其孤未复。故群臣议以为匈奴困于汉兵,折翅伤翼,可遂击服。会先帝弃群臣,以故匈奴不革。譬如为山,未成一篑而止,度功业而无继成之理,是弃与胡而资强敌也。辍几沮成,为主计若斯,亦未可谓尽忠也。”
【译文】
大夫说:“起初,贰师将军没有攻克大宛而返回,议论的人想让君主不遂忿怒,那么西域都会瓦解而依附于胡人,胡人得到众多国家而更加强大。先帝(汉武帝)断绝奇异的听从,行使武威,返回袭击大宛,大宛全国投降,献出他们的器物,送来他们的宝马。乌孙等国吓破了胆,请求成为臣妾。匈奴失魂落魄,奔走逃跑,虽然没有完全屈服,远处在寒冷艰苦的贫瘠土地,壮年人死在祁连山、天山,他们的孤儿没有恢复。所以群臣议论认为匈奴被汉兵困住,折翅伤翼,可以随即攻击使之屈服。恰逢先帝去世,因此匈奴没有改变。譬如堆山,没有完成一筐土而停止,衡量功业而没有继续完成的道理,这是放弃给胡人而资助强敌。停止几乎阻止成功,为君主计谋如此,也不可以说是尽忠。”
【注释】
初:起初。
贰师:贰师将军,指李广利。
不克宛:没有攻克大宛。
人主:君主。
不遂忿:不遂忿怒。
瓦解:瓦解崩溃。
附于胡:依附于胡人。
胡得众国:胡人得到众多国家。
益强:更加强大。
绝奇听:断绝奇异的听从。
行武威:行使武威。
还袭宛:返回袭击大宛。
举国以降:全国投降。
效其器物:献出器物。
致其宝马:送来宝马。
乌孙:西域国名。
骇胆:吓破了胆。
请为臣妾:请求成为臣妾。
失魄:失魂落魄。
奔走遁逃:奔走逃跑。
未尽服:没有完全屈服。
寒苦硗埆之地:寒冷艰苦的贫瘠土地。
祁连、天山:山名。
其孤未复:他们的孤儿没有恢复。
困于汉兵:被汉兵困住。
折翅伤翼:折翅伤翼,比喻重伤。
可遂击服:可以随即攻击使之屈服。
会先帝弃群臣:恰逢先帝去世。
匈奴不革:匈奴没有改变。
为山:堆山。
未成一篑:没有完成一筐土。
度功业:衡量功业。
无继成之理:没有继续完成的道理。
弃与胡:放弃给胡人。
资强敌:资助强敌。
辍几沮成:停止几乎阻止成功。
为主计:为君主计谋。
【原文】
文学曰:“有司言外国之事,议者皆徼一时之权,不虑其后。张骞言大宛之天马汗血,安息之真玉大鸟,县官既闻如甘心焉,乃大兴师伐宛,历数期而后克之。夫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未战而物故过半,虽破宛得宝马,非计也。当此之时,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奸伪萌生,盗贼并起,守尉不能禁,城邑不能止。然后遣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当此时,百姓元元,莫必其命,故山东豪杰,颇有异心。赖先帝圣灵斐然。其咎皆在于欲毕匈奴而远几也。为主计若此,可谓忠乎?”
【译文】
文学说:“有关部门谈论外国的事情,议论的人都追求一时的权宜,不考虑后果。张骞说大宛有天马汗血,安息有真玉大鸟,官府听说后就像甘心一样,于是大规模兴师讨伐大宛,经过几期才攻克它。万里之外攻击别人的国家,军队还没有战斗就死亡过半,即使攻破大宛得到宝马,也不是好计策。在这个时候,将领士兵正红着脸事奉四夷,军队相继,郡国同时发动,百姓困苦,奸诈虚伪萌生,盗贼并起,守尉不能禁止,城邑不能阻止。然后派遣上大夫穿着绣衣去兴兵攻击。当此时,百姓黎民,不能保全性命,所以山东豪杰,很有异心。依赖先帝圣灵斐然。其过错都在于想要消灭匈奴而远离机微。为君主计谋如此,可以说是忠吗?”
【注释】
有司:有关部门。
言外国之事:谈论外国的事情。
徼一时之权:追求一时的权宜。
不虑其后:不考虑后果。
张骞:汉代探险家。
大宛:西域国名。
天马汗血:天马出汗如血。
安息:波斯帝国。
真玉大鸟:真玉和大鸟。
如甘心焉:就像甘心一样。
大兴师:大规模兴师。
伐宛:讨伐大宛。
历数期:经过几期。
克之:攻克它。
万里而攻人之国:万里之外攻击别人的国家。
兵未战而物故过半:军队还没有战斗就死亡过半。
破宛得宝马:攻破大宛得到宝马。
非计:不是好计策。
赤面:红着脸,可能指辛苦或愤怒。
事四夷:事奉四夷。
师旅相望:军队相继。
郡国并发:郡国同时发动。
黎人:百姓。
困苦:困苦。
奸伪萌生:奸诈虚伪萌生。
盗贼并起:盗贼并起。
守尉:地方官。
不能禁:不能禁止。
城邑不能止:城邑不能阻止。
衣绣衣:穿着绣衣。
兴击之:兴兵攻击。
百姓元元:百姓黎民。
莫必其命:不能保全性命。
山东豪杰:山东地区的豪杰。
颇有异心:很有异心。
赖先帝圣灵斐然:依赖先帝圣灵斐然。
其咎:其过错。
欲毕匈奴:想要消灭匈奴。
远几:远离机微。
为主计:为君主计谋。
全文主要内容总结:本文是《盐铁论》中大夫和文学关于汉朝对匈奴政策的辩论,大夫主张通过军事行动和边疆开发来削弱匈奴,文学则反对频繁用兵,强调以民为本和和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