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自媒体类 >  文章详情

妈妈过生日,古人会送怎样一幅画?

豆豆   2025-05-23 12:40:40   0人已围观

请帮我改写以下内容: {{

妈妈过生日,古人会送怎样一幅画?

我过生日那天,五岁的儿子画了一幅画送给我。画上有蛋糕,有蜡烛,有个小小的人儿依偎着一个大大的女人,旁边还有一颗颗爱心。他说:“这代表我爱妈妈。妈妈生日快乐!”我的手边恰巧有本画册,里面有幅画也是儿子为母亲的生日而绘制的,只不过那对母子生活在七百多年前。我把画给儿子看,他撇撇嘴说:“他画得没我好,全是草啊,鸟啊,竹子啊,石头啊,跟妈妈过生日有什么关系呢?”

我告诉儿子这幅画名叫《萱蝶图》,是元代画家刘善守送给他母亲的。要想知道这幅画跟母子亲情有什么关系,就要弄清楚画面上主要元素蕴藏的含意。首先是画中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蝴蝶”的“蝶”和“耄耋”的“耋”同音。“耄耋”就是长寿的意思,看字形就明白:“耄”者,老毛;“耋”者,老至。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鬓毛皆白的年纪,还优哉游哉地活着,就是“耄耋”。所以,这两只蝴蝶可不是普通的小昆虫,它们是长寿的象征。明代画家孙克弘的《猫蝶图》中有一只可爱的猫咪在仰头注目空中飞舞的蝴蝶,这也并非寻常的动物画,“猫蝶”与“耄耋”谐音,同样寓意着长命百岁。

再来是画中妖娆挺立的那枝花。它就是我们在餐桌上吃到的黄花菜。黄花菜有个优雅的名字——萱草;还有个浪漫的名字——忘忧草。据说古时候,游子远行之前,会在母亲居室的门前种植萱草,以此告诉母亲,希望她忘记忧愁,不要太思念孩子。唐代诗人孟郊是个孝顺的好儿子,除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外,他还写过一首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开花很美,母亲为什么看不见呢?只因她的一颗心全系在孩子身上,专注地眺望着孩子远行的方向,顾不得花花草草了。在中国,萱草便是母亲的象征。母亲节那天,我们学西方人送妈妈康乃馨,其实不必,炒个黄花菜就挺好。

画中还有石头、竹子、兰草。石头是坚固的,竹子是坚韧的,兰草是高洁的。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是对母亲性格和品行最高的赞美。还有,“竹子”的“竹”与“祝福”的“祝”谐音,包含着祝愿的意思。

石头上还站着一只鸟儿,它叫鹡鸰。这种鸟儿兄友弟恭,只要有一只离群,其余的就会发出鸣叫,呼唤同伴的归来。《诗经·小雅》的《常棣》一诗中有云:“脊令(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以鸟儿在原野,比喻人处于困境,劝勉兄弟之间要团结互助。后人便以“鹡鸰”代指兄弟。

在《萱蝶图》的下方还钤着一方印章,上有“忠孝传家”四字,忠君爱国、孝顺父母,这就是古代“好儿子”的标准。

我解释完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含意,儿子恍然大悟:“哦,我来翻译一下,这个画家想说:‘亲爱的妈妈,你又坚强又善良,我们兄弟会好好工作,好好孝顺你,希望你没有烦恼,健康长寿。’哇,这简直是破译密码嘛。”我告诉他利用谐音、隐喻的方式作画,在古时候很普遍。比如画只蝙蝠,代表“有福气”;画玉兰花和海棠,象征“玉堂富贵”;画梅花、水仙,寓意品格高洁。现代人觉得像密码,可古人一看全明白。最动听的祝福和赞美,却要用极含蓄的方式道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趣味。

}}

改写要求是:基于上面给出的原文进行改写,保持核心意思不变,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口语化表达,改成短视频口播文案,要保证新文案的原创性,可以适当的进行比喻和同义词转换,开头黄金三秒使用钩子吸引用深入观看。文章总字数不超过450字,时长控制在1~2分钟之内。整体要求观点犀利新颖,节奏紧凑,连环刺激用户看到最后,输出干货的同时让用户感觉到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了新知识,获得用户认同点赞或者转发。文案结尾处固定增加一句话:谢谢观看,别忘了点赞关注!


改写结果:


家人们,你们想过没?妈妈过生日,古人会送啥样的礼物? 我生日时,五岁的儿子给我画了幅画,有蛋糕、蜡烛,还有依偎在一起的母子,旁边全是爱心,他说代表爱妈妈。巧了,我手里有本画册,里面也有幅儿子给妈妈画的生日图,不过那是七百多年前的。我拿给儿子看,他撇嘴说:“这画得没我好,都是草啊鸟啊的,和生日有啥关系?” 我跟儿子说,这画叫《萱蝶图》,是元代画家刘善守送母亲的。想知道这画和母子亲情有啥联系,得弄懂画里元素的含义。先看那两只蝴蝶,“蝶”和“耄耋”的“耋”同音,耄耋就是长寿,就像一个人七八十岁了还活得自在。明代画家孙克弘的《猫蝶图》,猫和蝶也是谐音耄耋,寓意长寿。 还有画里那枝花,是黄花菜,也叫萱草、忘忧草。古时游子出门前,会在母亲门前种萱草,希望母亲别太想自己。萱草就是母亲的象征,母亲节送康乃馨,咱不如炒个黄花菜。 画里还有石头、竹子、兰草,石头坚固,竹子坚韧,兰草高洁,这是夸母亲性格好。而且“竹”和“祝”谐音,有祝福的意思。石头上还有只鹡鸰鸟,它代表兄弟团结。画下方还有“忠孝传家”的印章,这就是古代好儿子的标准。 儿子听后说:“这画家想说妈妈坚强善良,兄弟会孝顺,希望妈妈没烦恼、长寿。”古人作画爱用谐音隐喻,现代人觉得像密码,其实古人一看就懂。这种含蓄表达,是中国人特有的趣味。怎么样?涨知识了吧!感谢观看,别忘了点赞关注!下期见!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5-23 2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