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自媒体类 >  文章详情

从卑贱到尊贵:一种颜色的成长史

豆豆   2025-05-19 19:48:02   11人已围观

从卑贱到尊贵:一种颜色的成长史

媒体上说到某明星出名了,往往会用一个词“红得发紫”。可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比如红得发蓝、红得发黑,偏偏要发“紫”呢?有人可能会说,因为紫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极其尊贵的颜色,明清两朝的皇帝住的皇宫就叫紫禁城。其实紫禁城这个名称跟颜色关系不大,主要是根据星相学起的。古人认为在天上众多的星辰里,有一颗特别尊贵,是“众星之首”,什么星呢?北极星,也叫紫微星,它是天帝的代表星座。既然天上皇帝住的宫殿叫紫宫,那地上皇帝住的宫殿也得有个相匹配的名字,所以就叫紫禁城。所谓“禁”就是“皇家重地,闲人不得入内”的意思。

其实紫色最初并不是什么尊贵的颜色。我们现在说“红得发紫”,可最早的时候紫色的地位跟红色比差远了。因为红色是正色,紫色是间色。所谓正色就是跟五行相对应的白、青、黑、赤、黄这五种颜色,赤色就是红色。而紫色是赤和青混合在一起调配出的颜色,这叫间色,或者杂色。从咱们今天的时尚角度来看,管它是正色还是杂色,好看就成。可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中,颜色的背后是有道德内涵的:红色好,是正统的象征;紫色不纯粹,是不正统的,甚至是邪恶的。孔老夫子在《论语》中就义正词严地申明自己痛恨紫色。为什么呢?孔子的理由是“恶紫之夺朱也”。因为紫色乍看上去跟红色有些接近,毕竟也有红色成分嘛,所以会迷惑人,看上去像真的,实际上却是假的。孔子的看法很有影响力,后来人们往往把以邪犯正、以下乱上比作“以紫夺朱”。王莽篡位,《汉书》上给他的评价就是“紫色蛙声”。明明就是低贱的紫色,还想装红色;明明是青蛙呱呱乱叫,还愣要冒充美好的乐章。

紫色很卑微,孔子提出,正式的衣服都不能用紫色,要是实在喜欢,那就穿紫色内衣吧。尽管如此,中国历史上有位君王却非常喜欢紫色,他就是齐桓公。他名叫小白,估计皮肤也挺白吧,喜欢穿着紫袍子四处晃悠。一国之君对时尚潮流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时间齐国人都开始穿紫色,紫色布料的价格飞涨,比素色布料贵了五倍多。齐桓公犯愁了,就问管仲怎么办。管仲告诉他,他不穿紫色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听了他的意见,不穿紫色衣服了,果然没几天国人中没一个穿紫色衣服了。

孔子厌恶紫色,齐桓公也放弃了自己对紫色的偏好。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色彩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紫色的地位开始提升,而“品色衣”制度的兴起使紫色真正成为尊贵的颜色。“品色衣”就是以官员服装的颜色作为品级区分的标志。这一制度始于北周,形成于唐代,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沿用,只是略微有些调整。就拿唐代官服来说,三品以上的高官穿紫色,四品、五品官员穿红色。所以要是你官运亨通,总在皇帝面前晃悠,那就是“大红大紫”;要是你原本穿红袍,但马上要升官而改穿紫袍,那就叫“红得发紫

}}

改写要求是:基于上面给出的原文进行改写,口语化表达,保持意思不变,改成短视频口播文案,开头黄金三秒使用钩子吸引用深入观看。文章总字数不超过450字,时长控制在1~2分钟之内。整体要求观点犀利新颖,节奏紧凑,连环刺激用户看到最后,输出干货的同时让用户感觉到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了新知识,获得用户认同点赞或者转发。


改写结果:

家人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说人出名叫“红得发紫”,而不是“红得发蓝”“红得发黑”呢?今天咱就来扒一扒紫色这颜色的“逆袭史”! 好多人觉得紫禁城叫这名是因为紫色尊贵,其实啊,跟颜色关系不大,主要是星相学。古人觉得北极星也就是紫微星是“众星之首”,天上皇帝住的地方叫紫宫,地上皇帝住的宫殿就跟着叫紫禁城啦。 但一开始,紫色可一点都不尊贵,地位跟红色差远了。红色是正色,对应五行里的赤,是正统象征;紫色是赤和青混出来的间色,不纯粹,在古人眼里甚至有点邪恶。孔子在《论语》里就痛恨紫色,说“恶紫之夺朱也”,觉得紫色迷惑人,像假的冒充真的,后来人们还把以邪犯正比作“以紫夺朱”。 不过,齐桓公这君王就喜欢紫色,整天穿着紫袍子晃悠,齐国人都跟着学,紫色布料价格飞涨。后来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不穿紫袍了,国人也不穿了。 可时间一长,色彩观念变了,紫色地位开始提升。特别是“品色衣”制度兴起,紫色成了尊贵颜色。这制度始于北周,唐代成型,后面朝代一直沿用。在唐代,三品以上高官穿紫色,四品、五品穿红色。所以“大红大紫”“红得发紫”就是这么来的。怎么样,是不是又学到了新知识?觉得有用的家人们点赞转发走一波!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5-19 22: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