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自媒体类 >  文章详情

文明在左,习俗在右

豆豆   2025-05-16 18:24:12   20人已围观

文明在左,习俗在右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说的路是人生之路,你当然可以也应该自主地做出选择。但在公共道路上,显然不能想走哪儿就走哪儿,必须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在走路这件事上,全世界七十多亿人口可以分为两派:靠右行的有四十多亿人,像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都是“交通右行”;靠左行的有二十多亿人,像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都是“交通左行”。

咱们中国人当然是靠右走,其实这一行路规范的历史相当遥远,大约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仪礼》中记载了周代贵族射箭比赛的规则:射箭的人分为两队,每次每队各出一人合成一组上场比赛,上一组射完后下场时,下一组同时准备上场,当这两组选手在台阶前擦身而过的时候,必须“交于阶前,相左”,双方都必须从对方的左边走过去,换句话说就是靠自己的右边走。那为什么要这样呢?原因其实在两只手上。人的哪只手更强有力?不考虑左撇子的情况,一般人肯定是右手更有攻击力,拿兵器的通常也是右手。所以,当两人迎面相对的时候,如果靠各自的左边走,那彼此的右手离得近,容易向对方展开攻击;如果靠各自的右边走,那彼此的右手就离得远,不会给对方造成威胁感。打仗的时候,你得往敌人的右边冲,这样方便用右手与敌人厮杀,但射箭比赛只是游戏,不是打仗,你得讲文明,所以就要从对手的左边过去,表示友好。

古时候,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人们靠左边走,一是打仗,二是丧礼。因为这两件事都跟死人有关,不吉利,所以左行。而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向对面的来人表示和平的善意,人们靠右边走。那么为什么会有国家选择靠左边走呢?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了。叶国良先生在《礼制与风俗》这本书里就指出:“英国、日本的思维却是强调自己有自我防卫的权利,因为靠左边走,利于拔剑、使枪,自我防卫,这也不能说不合理。”

咱们再来说说男女同行的问题。一男一女搭伴出门,谁左谁右呢?根据国际惯例,当然是男左女右,因为这样方便男士照顾女士。可在中国古代恰恰是相反的,《礼记》里说得很清楚:“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就是说男女向同一个方向行进时,男子要走在女子的右侧,之所以如此,是出于“男女授受不亲”的考虑。如果男左女右,男人要是用右手牵牵女人的小手,摸摸女人的裙子,岂不是很方便?如果男右女左,男人的右手离女人远远的,不就避嫌了嘛!

时代不同,习俗有所差异;国情不同,礼仪也要灵活调整。有一次我跟一位男同事出门打车,出租车到了,这位男同事真是绅士,殷勤地为我打开车门,请我先进去。这一看就是在国外待过的人。不过他没考虑到国外的出租车左右两边的车门都能打开,男士先护送女士从一边进去,自己再从另一边上车;而中国的出租车只开右门,女士如果先进,就得辛苦地往里给男士挪座,要是穿裙子就更不方便了。所以车到了之后,中国的绅士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自个儿赶紧往里钻。



改写要求是:基于上面给出的原文进行改写,口语化表达,保持意思不变,改成短视频口播文案,开头黄金三秒使用钩子吸引用深入观看。文章总字数不超过450字,时长控制在1~2分钟之内。整体要求观点犀利新颖,节奏紧凑,连环刺激用户看到最后,输出干货的同时让用户感觉到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了新知识,获得用户认同点赞或者转发。


改写结果:


家人们,你知道走路还有大学问吗?今天咱就唠唠!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这说的是人生路。在公共道路上,那可不能乱走,得按规矩来。全球七十多亿人,走路分两派,靠右行的有四十多亿,像美国、俄罗斯、德国;靠左行的二十多亿,像英国、日本、新西兰。

咱中国人靠右走,这规矩能追溯到三千年前。《仪礼》记载,周代贵族射箭比赛,两组选手在台阶前相遇,得“交于阶前,相左”,就是靠自己右边走。为啥呢?因为人右手更有攻击力,靠右走能避免冲突,射箭比赛是游戏,得讲文明,就从对手左边过。古时候,只有打仗和丧礼时人们才靠左走,因为不吉利。

再说说男女同行,国际惯例是男左女右,方便男士照顾女士。但在咱中国古代,是男右女左。《礼记》说“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这是为了“男女授受不亲”,男右女左,男人右手离女人远,能避嫌。

时代不同、国情不同,习俗礼仪也得调整。很多男同事和女同事出门打车,绅士地给女同胞开车门让她们先进,这明显是学国外那套。可国外出租车左右门都能开,现在咱中国出租车也能左右门都开,只有在部分繁忙车道上只开道路内侧的右门,如果这种情况下让女士先进还得往里挪,穿裙子更不方便。所以啊,在咱中国有时候就不要讲究绅士了,还是自己麻溜往里钻吧!怎么样,这些走路的冷知识,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点赞、关注、下期见!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5-19 19: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