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利议第二十七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4-29 12:31:49 217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作世明主,忧劳万民,思念北边之未安,故使使者举贤良、文学高第,详延有道之士,将欲观殊议异策,虚心倾耳以听,庶几云得。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伐匈奴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辩讼公门之下,訩訩不可胜听,如品即口以成事,此岂明主所欲闻哉?"
【译文】
大夫说:"当今的圣明君主,忧心操劳万民,挂念北方边境尚未安宁,所以派遣使者推举贤良、文学中的高才,广泛延请有道德才能的人,想要看到不同的议论和奇特策略,虚心倾听,希望能有所收获。你们这些儒生不能提出奇计,长远谋划讨伐匈奴、安定边境的策略,只是死守书本空谈,不知道取舍的适宜和时代的变化,议论没有依据,就像膝盖痒却去搔背,在公门之下辩论争吵,喧闹不堪听不下去,就像凭口舌来成事,这难道是明主想听到的吗?"
【注释】
作世:当今时代。
忧劳:忧心操劳。
北边:北方边境。
举贤良、文学高第:推举贤良、文学中的高才。
详延:广泛延请。
有道之士:有道德才能的人。
殊议异策:不同的议论和奇特策略。
庶几:希望或许。
抱枯竹:比喻死守书本不知变通。
趋舍:取舍。
辩讼:辩论争吵。
訩訩:喧闹的样子。
品即口:凭口舌空谈。
【原文】
文学曰:"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莫不云太平;虽未尽可亶用,宜若有可行者焉。执事闇于明礼,而喻于利末,沮事隋议,计虑筹策,以故至今未决。非儒无成事,公卿欲成利也。"
【译文】
文学说:"我们这些儒生对策,虽然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旨在崇尚礼义,摒弃财利,恢复古代之道,纠正当世的过失,无不说是为了太平;虽然未必完全可用,但应该有些可行的。执事(指大夫)不明礼义,而沉迷于财利末节,阻碍事情,随波逐流地议论,计虑筹划策略,因此至今没有决断。不是儒生不能成事,而是公卿只想谋利。"
【注释】
对册:对策,回答皇帝的策问。
殊路同归: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
崇礼义:崇尚礼义。
退财利:摒弃财利。
复往古之道:恢复古代之道。
匡:纠正。
亶用:完全可用。
执事:指对方大夫。
闇于明礼:不明礼义。
喻于利末:沉迷于财利末节。
沮事:阻碍事情。
隋议:随波逐流的议论。
计虑筹策:计虑和筹划策略。
【原文】
大夫曰:"色厉而内荏,乱真者也。文表而枲里,乱实者也。文学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窃仲尼之容;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窃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诏策曰:'朕嘉宇内之士,故详延四方豪俊文学博习之士,超迁官禄。'言者不必有德,何者?言之易而行之难。有舍其车而识其牛,贵其不言而多成事也。吴铎以其舌自破,主父偃以其舌自杀。鹖鴠夜鸣,无益于明;主父鸣鸱,无益于死。非有司欲成利,文学桎梏于旧术,牵于间言者也。"
【译文】
大夫说:"外表严厉内心怯懦,是混淆真伪的人。外表华丽内里粗糙,是混淆实虚的人。文学们穿着宽衣博带,窃取周公的服饰;鞠躬恭敬,窃取孔子的容貌;议论称颂,窃取子夏、子贡的言辞;讽刺言治,窃取管仲、晏婴的才能。内心轻视卿相,志向小看万乘之君。等到授予政事,昏乱不能治理。所以以言论举荐人,就像以毛色相马。这就是为什么大多不称职。诏策说:'我嘉奖天下之士,所以广泛延请四方豪俊文学博习之士,越级提升官禄。'说话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为什么呢?说话容易行动难。有人舍弃车而认识牛,贵在不言而多成事。吴铎因为它的舌头而自破,主父偃因为他的舌头而自杀。鹖鴠夜间鸣叫,无益于天明;主父偃像猫头鹰一样鸣叫,无益于死亡。不是有司想谋利,而是文学被旧术束缚,受闲言牵制。"
【注释】
色厉内荏:外表严厉内心怯懦。
文表枲里:外表文采内里粗糙。
裒衣博带:宽衣博带,儒生服饰。
窃:窃取模仿。
鞠躬踧踖:恭敬不安的样子。
商、赐:子夏和子贡。
管、晏:管仲和晏婴。
心卑卿相:内心轻视卿相。
志小万乘:志向小看万乘之君。
以言举人:以言论举荐人。
以毛相马:以毛色相马,比喻表面看人。
诏策:皇帝的诏书。
超迁:越级提升。
吴铎:乐器,比喻多言招祸。
主父偃:汉代人物,因言获罪。
鹖鴠:鸟名,夜间鸣叫。
桎梏:束缚。
间言:闲言碎语。
【原文】
文学曰:"能言之,能行之者,汤、武也。能言,不能行者,有司也。文学窃周公之服,有司窃周公之位。文学桎梏于旧术,有司桎梏于财利。主父偃以舌自杀,有司以利自困。夫骥之才千里,非造父不能使;禹之知万人,非舜为相不能用。故季桓子听政,柳下惠忽然不见,孔子为司寇,然后悖炽。骥,举之在伯乐,其功在造父。造父摄辔,马无驽良,皆可取道。周公之时,士无贤不肖,皆可与言治。故御之良者善调马,相之贤者善使士。今举异才而使臧驺御之,是犹扼骥盐车而责之使疾。此贤良、文学多不称举也。"
【译文】
文学说:"能说又能做的,是商汤、周武王。能说不能做的,是有司。文学窃取周公的服饰,有司(官吏)窃取周公的职位。文学被旧术束缚,有司(官吏)被财利束缚。主父偃因为舌头自杀,有司(官吏)因为利益自困。千里马有千里之才,没有驾驶的车父不能自己驱使;大禹的智慧能治理万人,没有舜作为相不能用。所以季桓子听政时,柳下惠突然不见,孔子担任司寇后,然后悖乱炽盛。千里马,举荐它靠伯乐,它的功劳靠造父。造父执辔,马无论劣良,都能上路。周公的时候,士无论贤与不肖,都可以谈论治国。所以好的御者善于调教马,贤能的相善于使用士。现在举荐异才却让劣御者来驾驭,这就像把千里马套在盐车上却责备它跑不快。这就是贤良、文学大多不称举的原因。"
【注释】
汤、武:商汤和周武王。
有司:指官吏。
窃周公之位:窃取周公的职位。
桎梏:束缚。
骥:千里马。
造父:古代善御者。
禹:大禹。
舜:虞舜。
季桓子:鲁国大夫。
柳下惠:春秋鲁国贤人。
孔子为司寇:孔子任鲁国司寇。
悖炽:悖乱炽盛。
伯乐:善相马者。
摄辔:执辔驾驭。
驽良:劣马和良马。
臧驺:劣御者。
扼骥盐车:把千里马套在盐车上,比喻大材小用。
【原文】
大夫曰:"嘻!诸生阘茸无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若穿踰之盗,自古而患之。是孔丘斥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何者?以其首摄多端,迂时而不要也。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乃安得鼓口舌,申颜眉,预前论议,是非国家之事也?"
【译文】
大夫说:"嘻!你们这些儒生卑劣无行,多言而无用,内心和外表不符。就像穿墙越壁的盗贼,自古就为患。所以孔丘被鲁君斥逐,不曾被世所用。为什么?因为他首鼠两端,迂腐而不切实际。所以秦王烧掉他们的书籍而不实行,在渭水坑杀他们而不任用。你们怎么能鼓动口舌,舒展颜眉,参与议论,评判国家之事呢?"
【注释】
阘茸:卑劣无能。
无行:没有德行。
情貌不相副:内心和外表不符。
穿踰:穿墙越壁,指盗窃。
孔丘斥逐于鲁君:孔子被鲁国国君驱逐。
首摄多端: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迂时而不要:迂腐不切实际。
秦王燔去其术:秦始皇焚书。
坑之渭中:坑杀儒生于渭水。
鼓口舌:鼓动口舌空谈。
申颜眉:舒展颜眉得意。
预前论议:参与议论。
是非:评判是非。
全文主要内容总结:这是一场关于治国方略的辩论,大夫主张务实利国,批评文学空谈无用;文学则强调礼义道德,指责大夫贪图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