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赋,后天造
豆豆 2024-08-15 19:05:33 367人已围观
也许你会说,我实在找不到任何天赋,类似“早餐不重样”这样的天赋我也没有,那该怎么办?
没有关系,因为“先天赋,后天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但是需要经过后天有意识地打磨和付出,它才会逐渐显现。所以,我们依然有足够的机会培养天赋。
1、天赋如同地下水
成年人的天赋没有那么明显,是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天赋逐渐被深埋了起来,只是每个人的天赋被埋藏的深浅不同,所以把天赋比喻成地下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地下水水位深浅不一,有的离地表近一些,有的离地表远一些,但是只要你坚持不懈地挖,总能挖到它。
而如果你没有耐心,挖着挖着就放弃了,那很可能什么都挖不到。你一定要耐心挖掘,千万不要今天在这个地方挖挖,明天又换个地方挖挖,什么都浅尝辄止,最后只会无功而返。
一旦你挖到了地下水,你就可以以逸待劳,看着地下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你再去附近挖挖,也能很快找到新的地下水。比如我前几年对心灵成长很感兴趣,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天赋这个方向,接着又从天赋延伸到咨询、教练、做课程等,近期我还在不断发现自己新的天赋。我不得不感叹,天赋像是有生命一般,是事业树的源头活水,只要用水把根养好了,事业树自己就可以开枝散叶,最终硕果累累,而你需要做的只是发现它、关注它、浇灌它。
可能你会问:刚才不是说天赋是树上的果实吗,怎么到这里又成了源头活水了?这是因为,天赋是因,也是果,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好像一棵树,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果实从表面上看是不同的部位,但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在这个生态体里,一切的生长都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你忽视了这个生态体,只盯着局部看,就会陷入“盲人摸象”般的误区。
比如很多人问我,A方向和B方向我该选哪个?我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现在什么领域比较热门?大家都在学×××,我是不是也得赶紧学?这就是很明显的只盯着局部看,忽视了从整体构建“生态体”的结果。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就是盲目地比拼、选择,陷入激烈却没有结果的竞争当中。
2、天赋=先天特质+定向积累
地下水相当于我们的特质,而不断深挖的过程,就相当于“定向积累”,两者必须结合,才能形成天赋。
这个“定向积累”可不是我们以为的“努力”这么简单,如果没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你的付出只会让你南辕北辙,可能还不如不努力。
这个“定向积累”,我把它拆分为4个步骤:抓手、积累、行动、分享。
“抓手”是指根据自己的特质找一个合适的行动切入点,它可以来源于你的职业,也可以来自你的兴趣,或是你天生就擅长的方面。
明确了“抓手”之后,你就要在这方面持续积累,比如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地上班、应付工作,下班被琐事缠身,自我没有一点提升。
接下来是行动,比如你是否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你是否能专注在你的兴趣爱好上并有所产出?
最后是分享,当你的工作越做越好时,你是否能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并对外分享,从而帮助更多人?你是否能把你的兴趣爱好分享出去,或者通过产出为更多人创造价值?
定向积累的过程就像是一个漏斗,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人被淘汰,越到后面人就越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很少。
职业和兴趣基本人人都有,就算没有兴趣也有职业。但是愿意主动去学习的人就比较少,而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更少,最后能够总结经验并分享成果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而其实分享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利人利己。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自己整天都在学习,却没有明显提高,因为他们漏掉了后面更重要的步骤——行动和分享。遗憾的是,大部分人既不了解自己的特质,也不会有意识地把它运用到合适的方向上定向积累,或者不知道正确的积累方式。无论是在职场内还是职场外,有学习、复盘和分享意识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往往以为在工作中被动地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或者利用碎片时间积极学习就可以了,缺乏思考和分享输出,等到若干年后发展陷入瓶颈,他们才会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什么都没积累下来。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人都是懒惰的啊,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定向积累。其实积累未必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在行动和创造的过程中,你很可能会体会到“心流”的美好感觉。
什么叫“心流”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时忘我的状态,你全神贯注于某件事,你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和睡觉,完全停不下来。比如我在写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一气呵成,那个时候我好像处在另一个世界里,与这个世界无关。一旦我被打断回到现实生活中,虽然会感觉有些失落,但也会觉得刚刚过得非常充实。
那么问题来了,看剧、玩游戏算“心流”吗?我觉得严格来说应该是不算的,因为我这里强调的“心流”主要和创作有关。看剧和玩游戏的当下,我们会很沉迷,但是结束后,得到的往往不是充实感而是空虚无聊的情绪,这和创作时的“心流”体验是不一样的。
只有当我们沉迷于和自我特质相匹配的事情时,我们才容易找到这种“心流”的感觉。很多人会说我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因为兴趣爱好不会直接“飞”到你的面前,而是需要你有意识地去寻找。
如何寻找呢?最简单的方式是从自己的职业入手。一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很吃惊:“我的职业居然也可以和兴趣或者天赋挂钩吗?我从来没想过!我特别讨厌上班。”
这个时候我就会提醒他们好好想想:你是讨厌上班还是讨厌你的职业?千万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比如我身边很多设计师非常热爱设计或者绘画,但是他们很讨厌在工作中受束缚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以为自己不喜欢设计工作。但是认真回忆一下,他们会发现,画画是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喜欢的事情。
除了职业,我们还可以回顾以往的经历,毕竟这么多年总会积累下来很多经验和能力,这些经验和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去做相关的事情并且做得很好。比如我有个朋友做了多年的财务工作,现在迷上了风靡日本的“整理术”,并准备系统学习。她以为两者毫无关联,但其实正是因为她在多年的财务工作中培养出了细致、耐心的职业习惯,所以才能在做整理的时候如鱼得水。
另外,我们需要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多去尝试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质疑自己:“我从来没做过,我肯定不行!”但是如果你做了100件不同的事情,你总会发现有那么几件事情是你生来就擅长的。但是如果你从来不改变、不突破、不行动,那就不会有任何发现。
比如有的人每年都会花固定比例的收入去学习,就是为了提升和充实自己,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我不是说学习就一定是好的,我也见过很多人盲目地学习各种技能,报了很多不适合自己的课程,只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行,所以认为自己必须要多学点东西,结果反而越学越慌乱。你可以抱着探索、好奇的心态去学习、行动,而不是因为焦虑或恐慌学习,这样你一定会在快乐中获得更多属于你的“心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