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盐铁论·通有第三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4-05-04 22:27:49   1224人已围观

【汉】桓宽

【原文】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译文】大夫说: “燕国的涿郡、蓟县,赵国的邯郸,魏国的温县、轵县,韩国的荥阳,齐国的临淄,楚国的宛城、陈县,郑国的阳翟,以及三川地区的洛阳、巩县(二周),富甲天下,都是闻名天下的都会。它们之所以富裕,并非因为有额外的可以耕种土地,而是因为它们地处交通要道(“五诸之冲”)的中心,是道路交汇(“跨街衢之路”)的地方。所以物产丰富的地方有利于人口繁衍,住宅靠近市场的人家就富有。致富在于方法和策略(“术数”),不在于身体劳累;获利在于有利的地理位置(“势居”),不在于努力耕作。”

 【注释】

涿、蓟、邯郸、温轵、荥阳、临淄、宛、陈、阳翟、二周: 均为战国至汉初著名的商业都市。

田其地: 耕种那里的土地。田,动词,耕种。

五诸之冲: 五方诸侯往来的要冲。冲,交通要道。

跨街衢之路: 处于道路交汇之处。跨,占据、横跨。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衍: 繁衍、众多。

术数: 方法、策略、谋略(指经商致富、理财的方法)。

劳身: 身体力行地辛苦劳作。

势居: 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


【原文】文学曰:"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然民鮆窳偷生,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歌讴鼓琴,日给月单,朝歌暮戚。赵、中山带大河,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田畴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筲,鸣琴在室。是以楚、赵之民,均贫而寡富。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故利在自惜,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也。"

【译文】文学说: “荆州、扬州(南方地区),南面有桂林的富饶物产,境内有长江、湖泊的便利,左边有陵阳的铜矿,右边有蜀郡、汉中的木材;(当地百姓)砍伐树木(开荒)种植谷物,焚烧杂草播种小米,用火耕水耨的方法(耕作),土地广阔而物产丰富;然而百姓懒惰苟且(“鮆窳偷生”),喜好穿好衣吃美食,即使住在茅草屋里,也唱歌弹琴,(结果)收入只够当月开销(“日给月单”),早上还在歌唱晚上就忧愁了。赵国、中山国(北方地区),环绕着黄河,占据着四通八达的大道(“神衢”),处于天下的交通要道(“蹊”),商人交错于道路,诸侯往来于途中;然而百姓过分喜好工商业(“淫好末”),奢侈浪费而不务农本,田地不整治,男女都讲究打扮,家里连一斗一筲的存粮都没有,却还在屋里弹琴。所以楚国、赵国的百姓,普遍贫穷而富人稀少。宋国、卫国、韩国、魏国(梁)的百姓,喜好农业(“好本稼穑”),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没有不家道殷实(“家衍”)、人人富足(“人给”)的。所以获利在于自我珍惜(财物、努力),不在于占据交通要道(“势居街衢”);致富在于节俭勤劳、抓紧农时(“俭力趣时”),不在于官吏每年征收禽鸟作为赋税,垄断自然资源谋利。”

  【注释】

荆、扬: 荆州、扬州,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燔莱: 焚烧荒地里的杂草。

桂林:在汉代文献中是南方物产丰富的代名词
火耕水耨: 古代南方的一种耕作方式,烧荒后播种,用水淹除草。
鮆窳 (zǐ yǔ) 偷生: 懒惰苟且,贪图安逸。鮆窳,懒惰。
白屋草庐: 指贫民的简陋房屋。
日给月单: 收入仅够当月开销,没有积蓄。给,供给。单,通“殚”,尽。
朝歌暮戚: 早上歌唱(享乐),晚上忧愁(无积蓄)。
纂: 通“攒”,聚集、占据。
神衢: 四通八达的大道。
蹊: 小路,泛指道路。
错: 交错、往来。
淫好末: 过分喜好工商业(末业)。
矜饰: 夸耀、讲究装饰打扮。
斗筲 (shāo): 斗和筲(小竹筐),指少量粮食。形容存粮极少。
编户齐民: 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
家衍人给: 家道殷实,人人富足。
自惜: 自我珍惜(财物、努力)。
俭力趣时: 节俭勤劳,抓紧农时。
岁司羽鸠: 指主管山泽的官吏每年征收禽鸟作为赋税。司,掌管。羽鸠,泛指禽鸟。这里代指国家垄断山泽之利。


【原文】大夫曰:"五行:东方木,而丹、章有金铜之山;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西方金,而蜀、陇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积沙之地。此天地所以均有无而通万物也。今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莱、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天地之利无不赡,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财不散也。"

【译文】大夫说: “(按)五行学说:东方属木,但丹水、章山(巴蜀)却有出产金铜的矿山;南方属火,但交趾(岭南)却有大海河川;西方属金,但蜀郡、陇西却有出产名贵木材的森林;北方属水,但幽州(燕地)却有沙漠戈壁。这正是天地用来调济有无(“均有无”)、流通万物(“通万物”)的方式啊。如今吴、越地区的竹子,随县、唐县(楚地)的木材,多得用不完,而曹国、卫国、梁国(魏)、宋国的百姓,却穷得只能用劣质木材做棺材甚至弃尸荒野(“转尸”);长江、湖泊的鱼,莱芜、黄县(齐地)的鲐鱼,多得吃不完,而邹国、鲁国、周地(洛阳一带)、韩地的百姓,却(只能)吃野菜豆叶(“藜藿蔬食”)。天地间的物产没有不丰饶的,山海的货物没有不富足的;然而百姓却贫困匮乏,财物用度不足,财富多少不均衡,这是因为天下的财富没有充分流通(“不散”)啊。”

  【注释】

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及其相生相克的理论。
丹、章: 丹水、章山(一说为地名,指巴蜀地区)。
交趾: 泛指岭南地区。
蜀、陇: 蜀郡、陇西郡。
幽都: 指北方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一带),传说中日落之地。
均有无: 调济物资的有无。
通万物: 使万物得以流通。
隋、唐: 随县、唐县(一说为地名,在楚国)。
采棺: 用栎木(劣质木材)做的棺材。
转尸: 尸体不得安葬,被丢弃或转移。形容极端贫困。
莱、黄: 莱芜、黄县(在齐国)。
鲐 (tái): 一种海鱼。
邹、鲁: 邹国、鲁国(儒家发源地)。
周、韩: 东周王畿地区、韩国故地。
藜藿 (huò): 野菜(藜)和豆叶(藿)。泛指粗劣食物。
赡: 丰富、充足。
散: 流通、分散(指财富没有流通到需要的地方)。


【原文】文学曰:"古者,采椽不斲,茅茨不翦,衣布褐,饭土硎,铸金为鉏,埏埴为器,工不造奇巧,世不宝不可衣食之物,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便其器。是以远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今世俗坏而竞于淫靡,女极纤微,工极技巧,雕素朴而尚珍怪,钻山石而求金银,没深渊求珠玑,设机陷求犀象,张网罗求翡翠,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邛、筰之货,致之东海,交万里之财,旷日费功,无益于用。是以褐夫匹妇,劳疲力屈,而衣食不足也。故王者禁溢利,节漏费。溢利禁则反本,漏费节则民用给。是以生无乏资,死无转尸也。"

【译文】文学说: “古时候,用作椽子的木材不经雕琢(“采椽不斲”),茅草屋顶不加修剪(“茅茨不翦”),穿粗布短衣(“衣布褐”),用陶碗吃饭(“饭土硎”),熔化金属铸造锄头(“铸金为鉏”),和泥制作陶器(“埏埴为器”),工匠不制作奇巧的东西,世人不珍视不能吃不能穿的物品,各自安于自己的居所,喜欢自己的风俗,满足于自己的食物,习惯于自己的器物。因此远方的物产不来交易,昆仑山的美玉也不运来。如今社会风气败坏,争相追求奢侈(“竞于淫靡”),女子追求极其精细(“女极纤微”),工匠追求极其巧妙(“工极技巧”),雕琢质朴之物而崇尚珍奇异物(“雕素朴而尚珍怪”),钻凿山石来寻求金银,潜入深渊去搜求珍珠,设置陷阱去猎取犀牛大象,张开网罗去捕捉翡翠鸟,搜求蛮族、貉族的物品来迷惑中原人,把邛崃、筰都(西南夷,今天四川西南部)的货物,运到遥远的东海,交易万里之外的财货,耗费时日,徒劳无功,毫无实用价值。因此普通男女(“褐夫匹妇”),劳累疲惫,筋疲力尽(“劳疲力屈”),却衣食不足。所以贤明的君主禁止获取暴利(“溢利”),节制无谓的耗费(“漏费”)。禁止暴利百姓就会回归农业根本(“反本”),节制浪费百姓的用度就充足了。这样活着的人就不会缺乏生活资料,死去的人就不会弃尸荒野了。”

  【注释】

采椽不斲 (zhuó): 用作椽子的木材不经砍削加工。采,栎木。斲,砍削。
茅茨不翦: 茅草屋顶不加修剪整齐。茨,用茅草盖屋顶。
衣 (yì) 布褐: 穿粗布短衣。褐,粗麻衣。
饭土硎 (xíng): 用陶碗吃饭。硎,陶制器皿。
铸金为鉏 (chú): 熔化金属铸造锄头。鉏,同“锄”。
埏埴 (shān zhí) 为器: 和泥制作陶器。埏,用水和土。埴,黏土。
宝: 动词,珍视、看重。
昆山之玉: 昆仑山产的美玉。
坏: 败坏。
女极纤微: 女子追求(织物)极其精细。
工极技巧: 工匠追求(工艺)极其巧妙。
钻山石: 开凿矿山。
珠玑: 珍珠(圆为珠,不圆为玑)。
机陷: 机关陷阱。
翡翠: 一种美丽的鸟,羽毛珍贵。
眩 (xuàn): 迷惑、眩惑。
蛮、貉 (mò): 古代对南方和东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邛、筰 (qióng zuó): 西南夷部落名(在今四川西南)。
徙: 运输。
旷日费功: 耗费时日,徒劳无功。
褐夫匹妇: 穿粗布衣的平民男女,指普通百姓。
劳疲力屈: 劳累疲惫,筋疲力尽。屈,竭尽。
溢利: 过分的、不正当的利益(暴利)。
漏费: 无谓的浪费、漏洞般的耗费。
反本: 回归农业根本。

乏资: 缺乏生活资料。



【原文】大夫曰:"古者,宫室有度,舆服以庸;采椽茅茨,非先王之制也。君子节奢刺俭,俭则固。昔孙叔敖相楚,妻不衣帛,马不秣粟。孔子曰:'不可,大俭极下。'此蟋蟀所为作也。管子曰:'不饰宫室,则材木不可胜用,不充庖厨,则禽兽不损其寿。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则女工不施。'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非独于此。弦高贩牛于周,五羖赁车入秦,公输子以规矩,欧冶以镕铸。语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山居泽处,蓬蒿尧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朐卤之盐不出,旃罽不市,而吴、唐之材不用也。"

【译文】大夫说: “古时候,宫室建筑有制度,车马服饰按功劳(“庸”)授予;(像你们说的)用采木做椽子、茅草盖屋顶,并不是先王的制度。君子(主张)节制奢侈但也讥刺过分节俭(“刺俭”),过分节俭就显得固陋(“固”)。从前孙叔敖做楚国国相,他的妻子不穿丝绸,马不喂粮食。孔子(对此)说:‘不行,过分节俭就(显得)太卑下了。’这正是《诗经·蟋蟀》所要表达的意思(讽刺过分节俭)。管子说:‘不装饰宫室,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不充实厨房(即不追求美食),那么禽兽就不会减损寿命(不被大量捕杀)。没有工商业(“末利”),那么农业(“本业”)的产品就无处流通(“无所出”,指无法交换);没有礼服上的花纹(“黼黻”),那么妇女的纺织技巧就无处施展。’所以工匠(“工商梓匠”),是国家所需、制造器械的后备力量。自古以来就有,并非只有现在才有。(春秋时郑国商人)弦高贩牛到周地,(秦国贤相)百里奚(曾用)五张黑羊皮(“五羖”)租车进入秦国,(巧匠)公输般(鲁班)运用规矩,(铸剑师)欧冶子进行熔铸。俗话说:‘各种工匠在作坊里(“肆”),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农业和商业互相交易,对农(本)商(末)都有利。住在山里或水边(的人),生活在杂草丛生或贫瘠土地(“蓬蒿尧埆”)上,(通过交易)财物得以流通,就能调剂有无(“均之”)。因此物产多的地方不会独自富足(“独衍”),物产少的地方不会独自挨饿(“独馑”)。如果各自只住在自己的地方,只吃自己产的食物,那么橘柚就卖不出去,胸朐(地名)的盐就运不出来,毛毡毛布(“旃罽”)就无人买卖,吴地、唐地的木材就用不上了。”

  【注释】

度: 制度、法度。
舆服以庸: 车马服饰根据功劳授予。庸,功劳。
刺俭: 批评、讥刺过分节俭。
固: 固陋、吝啬。
孙叔敖: 春秋时楚国贤相。
秣 (mò) 粟: 用粮食喂马。
大俭极下: 过分节俭就显得(人格)卑下。出自《说苑》。
蟋蟀: 指《诗经·唐风·蟋蟀》,讽刺过分节俭吝啬。
管子曰: 引文出自《管子·侈靡篇》,但文字略有出入。
充庖厨: 充实厨房(意指追求美食)。
损其寿: 减少寿命(指不被大量捕杀)。
末利: 工商业的利润。
无所出: 没有出路(指农产品无法流通交换)。
黼黻 (fǔ fú): 古代礼服上绣的花纹,代指华美服饰。
女工: 妇女的纺织、刺绣工作。
梓 (zǐ) 匠: 木工。
弦高: 春秋时郑国商人,曾假托君命犒劳秦军,智退秦师。
五羖 (gǔ): 五张黑色公羊皮。指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赎回贤臣百里奚(五羖大夫)。
赁车: 租车。
公输子: 公输般,即鲁班,著名工匠。
规矩: 圆规和角尺,代指木工技术。
欧冶: 欧冶子,春秋时著名铸剑师。
镕铸: 熔化铸造。
百工居肆: 语出《论语·子张》。肆,作坊、市场。工匠在作坊里专心工作。
以致其事: 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以利本末: 使农业(本)和工商业(末)都得到好处(通过交易)。
蓬蒿尧埆 (qiāo què): 蓬蒿,杂草丛生之地。尧埆,同“硗埆”,土地贫瘠。
均之: 调剂它们(指物资)。
衍: 富足。
馑 (jǐn): 饥饿。
橘柚不鬻 (yù): 橘子和柚子卖不出去。鬻,卖。
朐 (qú) 卤: 地名,产盐(在今江苏连云港或山东临朐)。
旃罽 (zhān jì): 毛毡和毛织品。
吴、唐之材: 吴地、唐地的木材。



【原文】文学曰:"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蚕麻以时,布帛不可胜衣也。斧斤以时,材木不可胜用。田渔以时,鱼肉不可胜食。'若则饰宫室,增台榭,梓匠斲巨为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下成山林,则材木不足用也。男子去本为末,雕文刻镂,以象禽兽,穷物究变,则谷不足食也。妇女饰微治细,以成文章,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庖宰烹杀胎卵,煎炙齐和,穷极五味,则鱼肉不足食也。当今世,非患禽兽不损,材木不胜,患僭侈之无穷也;非患无旃罽橘柚,患无狭庐糠糟也。"

【译文】文学说: “孟子说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养蚕织麻按季节进行,布匹丝绸就会穿不完。砍伐树木按季节进行,木材就会用不完。捕鱼打猎按季节进行,鱼肉就会吃不完。’但如果(君主)装饰宫室,增建亭台楼阁(“增台榭”),木匠把大木料砍削成小木料,把圆的改成方的,上面雕刻云气,下面刻成山林,那么木材就不够用了。男子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雕刻花纹图案,模仿禽兽形态,穷尽物态变化,那么粮食就不够吃了。妇女制作极其精细的装饰,织成华丽的纹样,极尽技巧之能事,那么丝布就不够穿了。厨师宰杀怀胎的母畜和幼兽(“烹杀胎卵”),煎炒烹炸,调和五味,追求极致,那么鱼肉就不够吃了。当今社会,问题不在于禽兽杀得不够多、木材不够用,而在于僭越奢侈(“僭侈”)没有止境;问题不在于没有毛毡、橘柚(这些奢侈品),而在于(百姓)连狭窄的陋室(“狭庐”)和糠糟(粗劣食物)都没有啊。”

 【注释】

孟子云: 引文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概括其意。
蚕麻以时: 养蚕种麻按时令进行。
斧斤以时: 砍伐树木按季节(保护性砍伐)。
田渔以时: 打猎捕鱼按季节(保护性渔猎)。
台榭 (xiè): 高台上的敞屋(亭台楼阁)。
斲巨为小: 把大木料砍削成小木料。
上成云气,下成山林: (雕刻的图案)上面是云气纹,下面是山林景致。
去本为末: 放弃农业(本)去从事工商业(末)。
雕文刻镂: 雕刻花纹图案。
以象禽兽: 模仿禽兽的形态。
穷物究变: 穷尽物态变化(追求工艺极致)。
饰微治细: 制作极其精细微小的装饰。
成文章: 织成华丽的纹样。
极伎尽巧: 极尽技巧之能事。伎,通“技”。
庖宰: 厨师。
烹杀胎卵: 宰杀怀胎的母畜和幼兽(破坏生态)。
煎炙齐和: 煎炒烹炸,调和五味。
穷极五味: 追求极致的味道。
患: 忧虑、问题在于。
僭侈 (jiàn chǐ): 超越本分的奢侈。
狭庐: 狭窄简陋的房屋(指贫民住所)。
糠糟: 谷糠和酒糟(指最粗劣的食物)。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7-28 2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