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摆脱自我束缚,认清世界真相

豆豆   2023-03-30 10:10:28   1316人已围观

我们的自我是在成长过程中被逐渐塑造的,主要是由人生的前20年决定的。塑造自我的因素包括成长环境、父母和社会等。长大成人后,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追求幸福,希望自我能够得到满足。当出现任何新的变化时,我们的自我都会发问:我应该如何改造外部世界,让它更符合我的喜好和期待?”[8] 

佛曰:
“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

 image.png

在日常生活中,基于习惯的行为模式无处不在。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把遇到的每个问题都当成第一次。在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养成了很多习惯。我们把这些习惯和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意识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对习惯形成深深的依赖。我是纳瓦尔,我就习惯这样做。

当然,习惯有好有坏。要持续成长,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打破现有的条件反射,改掉不良习惯。要善于剖析自我,梳理每个习惯是怎样形成的。比如:这个习惯可能是我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养成的,当时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个习惯,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这个习惯对现阶段的我还有帮助吗?它会让我更快乐吗?会让我更健康吗?可以帮助我完成计划、实现目标吗?

跟大多数人相比,我的习惯性没有那么强。我不喜欢对日常生活进行规划。我也有一些习惯,但这些习惯都是我刻意培养的,而不是在成长过程中无意形成的。[4]

任何一个标签(比如“前民主党人”“天主教徒”“美国人”)都是一系列
信仰、理念和身份的集合。我们应该秉持怀疑态度,从基本原则出发,对
其重新评估。

我尽量避免预设的干扰。我认为,任何划分阵营和贴标签的行为都会给人造成束缚,让人看不清真相。

要做到诚实,就要在发表观点时抛开自己的身份。

我曾经自认为是个自由主义者,但后来我发现,我之所以捍卫那些我没有真正思考过的立场,是因为这些立场是自由主义信条的一部分。只有立场却没有是非,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所有的信念都能被整整齐齐地打包成某个主义,或某个思想流派,你就要对自己的信念保持高度怀疑。

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都会形成很多所谓的稳定信念我不喜欢这种做法,因为这会妨碍我独立思考。[4]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离经叛道的信仰,这些信仰不被社会接受。但
是,我们的身份和所在的族群越是排斥这样的信仰,它就越有可能是符合
现实的。

从长远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它可以带来两大收获:一是痛苦可以让人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虽然过程非常煎熬。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竞技运动员身受重伤(比如,李小龙),他当然非常痛苦,但他必须接受现实,明白竞技运动并不是他生命的全部,运动员也不是他身份的全部。受伤的他也许可以去研究哲学,为自己赢得一个哲学家的新身份。[8]

脸书不断重新设计,推特也不断重新设计。个性、职业和团队也需要
重新设计、推陈出新。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3-03-30 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