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公寓能不能买? 住宅像股票,公寓像债券
豆豆 2025-03-14 09:38:29 104人已围观
商住公寓能不能买?本讲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本讲的分析比较长,我先说一下结论:住宅可以看作股票,而公寓更像债券,不是能不能买的问题,而是买的东西不一样,获得的收益也不一样。
为什么这么讲呢?你可以把住宅看成城市的股票,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住宅股票的价值是增值的,可以参与城市的分红,包括房租上涨、房价上涨、学位资源价值上涨,以及各种便利。
而公寓呢,虽然也是房子,但是只能拿利息,不参与分红。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寓有期限限制,就像债券有到期日,到期了就还本付息,然后就结束了;二是公寓对城市资源的分享有限制,比如不能落户、不能上学、不能办各种证,这也很像债券,只能拿固定利息,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没有投票权。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解释这两个重要区别。
公寓像债券,有到期日,续期费用高
第一,公寓有期限限制,就像债券有到期日。
这一点表面上对应的是公寓40年或者50年的产权,其实有更深的含义。怎么解释呢?住宅的产权是70年,公寓的产权是40年或者50年,看起来只是期限长短的区别,其实远不止于此。
根据现有的政策,住宅到期之后可以自动续期,续期的成本很低。
比如说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会上公开表示70年产权的房子到期可续期,无须申请,无前置条件。总理怕大家不放心,专门加了一句:“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连续两年的公开表态,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这里的“无前置条件”,大致是不设置障碍,甚至不收费的意思。这和之前官员的表态也是一致的。比如2016年12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部副部长王广华公开表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业主不需要专门提出续期申请,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不收取相关费用,正常办理房地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手续。这里面的意思就是免费续期。
虽然最后的立法草案还没有出来,但是从政策连续、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最多交很低的费用就可以续期,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所谓70年产权的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大致可以看作永久产权,就像普通股票一样,并没有一个给定的期限。
现实当中,已经出现过交很低的费用就把住宅续期的情况。2016年4月,因为历史原因,深圳福田区一套80.6平方米的住宅的土地使用性质虽然是住宅,但使用年限只有50年,从1985年到2035年。该业主在2016年3月补交了44940元的土地价款,就把该房产的土地使用年期延到70年,从2035年延长到2055年,性质仍为商品房。当时,这个房子的市价是8万元/平方米,市价约645万元,补交的地价款仅相当于市值的0.7%。从这个案例看,补交的价款真的很低。这个案例对于未来商品房的延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但是公寓就不太一样了。上面提到的总理的表态强调了70年产权的房子,也就是住宅用房,没有提40年或者50年产权的公寓。现实中已经有一些商住公寓的土地使用期限到期,但续期的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目前看起来,公寓续期的成本会比较大。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目前的政策体系决定的,很难改。具体说,公寓的土地性质是商业用地、旅游用地、娱乐用地,或者工业用地,期限是40年或者50年。这些用地都不是居住用地,是给各类企业的经营用地,既然是经营用地,就有一个税收的问题。这些土地上的经营活动,政府是要收税的,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如果免费或者低费续期,就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收入没了,而且是白白就没了。这些收入去了哪里呢?去了拿这个土地的人那里。这就相当于无偿的转移支付,政府的收入,也就是国有资产,白白流失了。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这两年,中央和地方的债务增长都很快,再让政府白白放弃一块收入,可能性很小。
所以,现在合理的预期是,商住公寓到期后,要交比较高的费用,才能续期。这个费用不是象征性的,应该大致等于政府在这块地上几十年的税收。或者交更多的费用,一次性改成住宅楼,相当于一次性买断政府未来的税收收入。
从这个角度看,商住公寓确实像债券,买的就是40年或者50年的使用权。想要延长使用期限,就要再加钱。作为比较,住宅楼的使用权名义上是70年,其实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延长,相当于永久产权。
公寓像债券:只拿利息,不拿分红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区别,公寓对于城市资源的分享是有限制的。最大的限制是没有学区资源。大家都知道,很多家庭买房,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找个上学的地方。中国人特别重视教育,入学名额是很多家庭买房的最重要考虑,这使得学区房几乎就成了刚需。
那公寓能实现这个功能吗?不能。买了公寓房,能自住,能出租,但是不带学区,不能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学位资源这个最重要的资源,公寓是没有的。
公寓和商品房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区别。对于商品房买房者来说,你是这个小区的永久居民,周边的事物,公安、派出所、民政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都和你有关。对于公寓购买者来说,你只是一个租户,周边的事情和你是没关系的。
比如说,你要去民政局办事,民政局会问你户口在哪里,公寓不能落户,你只能到原来的户口所在地办事。在城里生活,这样的事情很多。这些城市公共服务,用不到的时候你不觉得重要,用到的时候给你很多便利。但是,当你手续不全、没法用的时候,就给你带来很多麻烦。
公寓成本高,舒适度低
除了上面讲的两大区别以外,公寓和住宅还有很多其他差别。比如,公寓的持有成本与生活成本都比较高。公寓用的是商水商电,价格比住宅的民水民电要高很多,高1倍以上。100平方米的房子,公寓每月的水电费可能要多出300~400元,一年就是几千元,不是个小数目。再比如,公寓的户型一般不太好,往往是塔楼,通风、采光也经常不太好,还不通燃气,居住的舒适度也比较低。还比如,家里有小孩的家庭往往就不太愿意住公寓。为什么呢?除了上面提到的舒适程度的原因外,公寓人来人往、不太安全,也是重要的考虑。
最后,还有一点,公寓的贷款成本较高,利率往往高出一个百分点,贷款期限还短,最多10年,而住宅贷款最多是30年。如果需要转手,公寓的交易税费也高很多,100万元的公寓,交易税费可能要比住宅多出四五万元甚至更多。
表29-1详细比较了公寓和住宅的优缺点。综合起来看,公寓和住宅相比,还是有很多缺点的。
表29-1 公寓和住宅对比
由于表中列出的这些区别,市场上住宅和公寓的价格有很大的差别。同一个城市,相邻的公寓和住宅,公寓往往要便宜很多,便宜30%甚至更多。
公寓能不能买?就看租金增长够不够快
最后,我们来回答一个关键的问题,公寓能不能买?根据上面的分析,不是能不能买的问题,而是买的东西不一样,获得的收益也不一样。买住宅,你买的是城市的股票,是永久产权,价值和城市一起增长。买公寓,你买的只是一个债券,要计算这个债券的回报率有多高。
计算公寓的回报率,基本就看两点,一个是租金的水平,一个是租金的增长率。扣除空置率和一定的管理费用,如果租金还有5个百分点以上的回报,大概是可以买的,因为替代产品回报率更低,理财产品只有3%~4%的回报率,而买股票的风险要大很多。但总体上看,能买住宅,还是不要买公寓。
而且,现实中买公寓也是有很多限制的,大城市的限制尤其明显,不是谁想买就能买的。我来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广州。2017年3月30日开始,禁止个人买一手公寓,一手公寓只能在法人单位之间流通,不得卖给个人。个人只能买二手公寓,而且要满2年才能交易。
第二个例子是深圳。2018年7月31日提出,新建设的商务公寓,一律只租不售,而且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个例子是北京。北京全部新建商办类项目只能出售给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存量的商办类项目再次销售可以卖给个人,个人还要满足很多苛刻的条件(目前,在上海、成都、杭州,中国大陆身份人士公寓不限购,可以买公寓,外籍人士及港澳台居民,只可以购买居住类用房)。所以,商住公寓也不是说买就能买,面临很多限制。
本讲要点:
(1)公寓有固定的期限,续期大概率要交比较高的费用,住宅的续期成本很低,可以看作永久产权。
(2)公寓的回报只有租金,而住宅的回报还有学区等公共服务。
(3)公寓的成本高,居住舒适度低。
(4)购买公寓与否,需要计算公寓的回报率,主要看租金水平和租金增速,如果超过5%,大致是可以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