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选择关爱自己

豆豆   2023-04-26 09:58:29   805人已围观

我生活中的第一要务是我的身体健康。对我来说,健康的重要性高于幸福,高于家庭,高于工作。我的身体健康是一切的起点,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我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接着是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在确保了这些之后,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这个世界上自由活动了。[4]

健康问题是对人生影响最大的问题。

 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类应该遵循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是如何让我们逐渐背离了应有的生活方式的?这种背离体现在方方面面。

从生理层面看,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符合进化的目标。正确的饮食结构应该更接近旧石器时代,以蔬菜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和浆果。

就运动而言,人类更应该去户外玩耍活动,而不是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在正常的进化过程中,我们本该更均衡地使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官,而不是如此侧重视觉。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输入和交流都依靠视觉。我们在走路时本不该穿鞋,很多背部和脚部问题都是穿鞋造成的。我们不应该一直穿着衣服来保持身体的温度,而应该不时接触冷空气,因为寒冷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我们本不该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彻底干净的环境中,因为这种环境无法有效训练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导致过敏频发,这就是所谓的卫生假。我们应该一直生活在成员众多、子孙满堂的部落式大家庭中,因为这样的家庭模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我在印度长大,印度的家庭规模一般都很大,你会和堂兄弟姐妹、姑姑、叔叔等亲人生活在一起,很少有独自待着的时候,所以一般不会抑郁(我说的不是因体内化学物质水平变化导致的抑郁,而是青少年会普遍经历的存在主义焦虑和不安)。但另一方面,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你没有隐私,因此无法获得自由。凡事有利必有弊。

我们本不该每5分钟就拿起手机查看一下社交媒体。当看到别人给我们点赞时,我们会很开心,如果别人留下一句愤怒的评论,我们就会很生气。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让我们无比焦虑。生物进化的目标本来是适应物质的匮乏。为了应对匮乏,基因决定了我们看到糖分、酒精、毒品就难以抗拒,遇到亲密关系也无法拒绝。但是,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富足的世界里,面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一切,当我们的基因一直在说要要要的时候,我们本该拒绝,但我们的身体已经不知道如何说不了。所以,在现代社会,我们逐渐背离了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性,形成了病态的生活方式。[8]

当所有人都有病时,我们就不认为这是一种病了。

饮食

除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并没有什么科学定论。所以,关于最佳饮食问题,我们一直争论不休。

你如何看待生酮饮食法?

我觉得生酮饮食法很难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坚持。人的大脑和身体存在备用机制,大自然的这种设计是有意义的。例如,在冰期,人类在没有很多植物可供食用的环境中进化。后来,在备用机制的作用下,人们选择多种植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到现在,人类食用植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虽然并不认为植物对身体有害,但我感觉接近原始的饮食结构应该更好。

我觉得糖和脂肪的相互作用非常有意思。给人带来饱腹感的食物是脂肪,因此,高脂肪的食物容易让人吃饱。产生饱腹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生酮饮食,大量吃培根,吃到恶心、想吐,吃到你再也不想看到脂肪了。

让人产生饥饿感的食物是糖。糖会给你的身体发出这样的信号:在我们进化的环境中竟然有这么好的食物资源。于是你会迫不及待地摄取糖分。问题在于,糖效应凌驾于脂肪效应之上。在高脂高糖的饮食中,糖会让人产生饥饿感,脂肪会提供卡路里,从而导致暴饮暴食。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甜点都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集合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较为罕见,椰子、杧果、香蕉等水果属于这类食物,但它们基本上都是热带水果。糖和脂肪的结合是致命的,在饮食中我们必须注意避免摄入此类食物。

我不是专家。但问题是,饮食和营养就像政治一样,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专家。因为他们认为饮食关乎身份,所以他们吃的东西或者他们认为应该吃的东西显然应该是正确的答案。关于饮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很难达成共识。我只想说,一般来说,任何合理的饮食都会避免糖和脂肪的混合摄入。[2]

膳食中的脂肪会带来饱腹感,糖会导致饥饿感。但糖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们需要相应地控制自己的食欲。

 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更关注自己吃什么,而不是吃多少。控制质量比控制数量更简单易行,而且控制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数量。[11]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禁食(以低碳水化合物或旧石器时代的食物为主)比控制饮食更容易。身体一旦检测到食物的信号,生物本能就会掌控大脑发出指令。[11]

我一直很好奇,神奇面包是如何做到在室温下存放数月依然保持柔软的。如果连细菌都不吃这种面包,你觉得你应该吃吗?[11]

五千年已经过去了,我们还在争论是肉有毒还是植物有毒。我们要做的是,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讨论,抛弃极端主义者的观点,而且不要食用过去几百年内发明的任何食物。[11]

任何涉及药物和营养的问题,都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11]

我的教练有时会给我发他吃饭的照片。他吃的东西非常简单清淡,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都已经口味成瘾了。[11]

世界上最简单的饮食原则:食物加工程度越深,就应该越少摄入。

运动

锻炼越卖力,一天越轻松。


你认为哪种运动习惯对你的生活有最积极的影响?

晨练。晨练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晨练让我感觉更健康、更年轻。为了晨练,我得早早起床,这样我就不能太晚回家了。想要养成晨练的好习惯,其实很简单。但是,基本上,无论你什么时候跟别人分享所谓的好习惯,他们都会给自己找到借口,最常见的借口就是我没时间。表面上说的是我没时间,但其实说的是,这对我来说不是优先事项。到底要不要做,就要看这件事是不是你优先考虑的事项。如果一件事是你的首要任务,你就会去做。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有10个或15个不同的优先事项,都不分主次地被丢到同一个筐里,那就等于没有优先级,最终你一件事都做不成。

我所做的就是,认定我生命中的第一要务是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件事的优先级高于我的幸福,高于我的家庭,高于我的工作。一切始于身体健康。[4]我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我永远不会以没时间为理由不去健身。基本上我每天都坚持晨练,不管多长时间,我都会坚持,雷打不动。如果这一天没有晨练,我就不会开始工作。即使是山崩地裂、世界末日我也不管,世界可以再为我等上30分钟,直到我完成晨练。

我几乎每天早上都锻炼,只有个别几天,可能因为旅行、受伤、生病,或别的什么原因,不得不休息。我每年跳过晨练的次数屈指可数。[4]

 一个月的瑜伽练习让我感觉年轻了10岁,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就是保持年轻的状态。

 养成习惯的方法和过程并不重要,甚至连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坚持。很多人纠结于举重训练、网球、普拉提、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乐身体健身法到底哪个最有效。其实他们搞错了重点。我要重复一遍,每天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坚持做什么是次要的。对个人而言,最好的锻炼就是每天都能坚持去做的那种锻炼。[4]

 边走边开会的好处:

·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锻炼身体,享受阳光

·时间简短,省去客套话

·增加对话交流,减少自说自话

·不用播放幻灯片

·结束很简单——走回去就行了 

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一样,如果愿意做出短期的牺牲,你就会得到长期的好处。我的体能教练耶日·格雷戈雷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总是说:选择简单模式,人生会越来越困难;选择困难模式,人生会越来越简单。

现在选择困难的饮食模式,也就是虽然很想吃垃圾食品,但是忍住不吃,同时选择困难的锻炼模式,不怕辛劳。长此以往,你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你不会轻易生病,不会不健康。价值观的培养、未雨绸缪的储蓄、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是如此。如果你现在选择一条容易的路,那么你的未来会变得更加艰难。[4]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3-04-26 09:58:29